3月9日上午,为期三天的2024年第二届高被引科学家(WoS)国际学术论坛(HCR2024)开幕会在黄河交通学院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论坛由黄河交通学院主办,河南省林木生物质高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林木资源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高值化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和山西师范大学协办,以“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为议题,汇集美国、英国、葡萄牙、挪威、丹麦、马来西亚等国家等众多高被引科学家和知名期刊主编,围绕目前研究的热点、新方向,专业科研论文写作、发表及学术推广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交流。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黄河交通学院理事长李顺兴、校长胡世雄,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毛克祥,大会主席、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彭万喜等领导专家出席论坛。
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曹克舜表示,本次论坛在黄河交通学院举办,不仅是对学术界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促进学术界深度合作的一次契机。曹克舜希望通过“高被引科学家(WoS)国际学术论坛”这一平台,进一步促进河南高校科研工作者与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的交流,加强河南高等教育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提升河南高校科研国际影响力,推动更多河南高校科研工作者成为高被引科学家,为教育强省建设和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高被引科学家力量。
黄河交通学院校长胡世雄在开幕会上致辞,他介绍了黄河交通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胡世雄表示,科学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离不开背后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高被引科学家不仅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黄河交通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为海内外学者交流与共享学术成果搭建桥梁平台,为科技的创新融合贡献智慧与力量。
大会主席、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彭万喜致辞,他向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各相关单位对此次论坛的筹备组织表示感谢,并鼓励各位学者专家积极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进一步推动相关合作和发展。
在主会场特邀报告环节,丹麦奥胡斯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Christian Sonne教授为与会人员带来了题为“北极的地球健康监测”的专题报告。黄河交通学院校长、二级教授胡世雄向各位学者分享了题为“从研究设计到论文写作”的报告。Ramesh Singh教授为与会专家和学者作了题为“高影响力论文写作中的挑战”的报告。大会主席、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彭万喜教授分享了题为“通过活化绿色多孔竹炭微纤维有效去除室内甲醛气体”的报告。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UMT)终身教授 Su Shiung Lam作了题为“投稿信和回复审稿人意见的撰写”的报告。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Mohammad Mehdi Rashidi同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如何在短时间内撰写科技论文?”的报告。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UMT)教授Meisam Tabatabaei博士分享了题为“2023年《柳叶刀》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必须采取以健康为中心的应对措施来应对不可逆转的危害”的报告。挪威卑尔根海洋研究所高级科学家,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环境保护系副教授Michael S. Bank同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海洋健康、全球环境变化和海产品安全:对解决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的三重地球危机的影响”的报告。IEEE高级会员、葡萄牙里斯本大学Octavian Adrian Postolache教授为大家作了“科技论文出版:从内容到审稿”经验分享。EI杂志主编Vijayakumar Sahadevan博士同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高质量稿件的准备和学术期刊发表中的审阅”的报告。马来西亚高级研究员Kristine Kuo女士同与会人员分享了题为“贡献计量学:参考文献/引文是衡量科研论文质量的标准”的报告。
此次论坛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同时进行,分会场由来自黄河交通学院等高校43名口述报告学者及师生,分别就各自所从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
黄河交通学院校长胡世雄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中表示,黄河交通学院高度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推动产出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此次论坛作为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推动学术创新与合作。“高被引科学家(WoS)”汇聚了众多国内外顶尖学者和专家,共同探讨当前研究热点、新方向,分享专业科研论文写作、发表和学术推广的经验。论坛在黄河交通学院举办,不仅是对学术界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促进学术界深度合作的一次契机,更体现了黄河交通学院对提升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努力。同时,本论坛为来自全世界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学术成果写作、交流、发表及推广的平台,为推动国内外的学术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指引。